阅读历史 |

第95章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1 / 2)

加入书签

第95章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

书院诸生、墨池苑诸弟子,行走在荒原上,打算去看一看,牧民的灾祸。

天灾,难以伤人,唯有人祸,方才是真伤人。

所以不应是‘天灾人祸’,应是‘人祸天灾’才对,只是驭民者为天,才有天灾人祸,之意真解也。

残阳如血,近黄昏!

远远的望去,荒原上的秃鹫,驱赶着苍鹰,发出了令人厌恶的吵嚷声。

这一声声的吵嚷,乱了诸人的那颗,平静的心灵。

狼群兴奋的嚎叫,声声入耳,那是饥饿了多日的狼群,在享受一场饕餮盛宴时,发出的讯号。

淡淡的血腥味儿,萦绕在这方寸之地,空空如也的木栅栏,支离破碎的帐篷。

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这应当是史书上的记载才对。

可当史书上的记载,出现在众人眼前之时,谁又能不为之悲痛呢?

非是为其人悲,而是为其事悲,众人的到来,未能驱散那些狼群。

成群结队的秃鹫,亦在空中盘旋,天上的苍鹰不见了踪影,有的只是一副,本该出现在史记中的画卷。

“天大寒,岁大饥!”

“民,皆易子,相食,状如兽焉!”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春秋笔法遮掩下,看不出什么来,可当真正见到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何人不为之动容。

陈玄亦是双眸微红,他挡住了莫山山视线的右手,被莫山山强行摁了下去。

莫山山落泪道:“为何金帐王庭,不救这灾民?”

灾祸生,官府赈灾,不该是人之常情吗?

陈玄长叹一声,说道:“天灾人祸,牧民手中无剑,亦于金帐王公,无利。”

“自,不当相救!”

“这就是在吃人,于金帐而言,牧民不过是工具,乱时让其死,平时压榨,使其无反抗之心。”

“这人世间,满目的荒唐事啊!”

“山主,人世间皆炼狱,世事悲凉,你我皆是狱中人,求一个平安而已,岁岁平安人长寿。”

二十五载沉浮,虽见惯了不平事,可史书上的寥寥数笔,现于眼前时,仍旧是难以平静,再难以平静。

书院诸生们,哪怕是出身将门的那几位,亦是翻身下马,呕吐不止。

在这苍茫荒原上,虽然也行了诸般杀伐,可亲眼见到这,易子相食后的死状,秃鹫狼群的饱餐,却也感到胃中,难以忍受。

谢承运直接将,早上吃的朝食,尽数吐了出来,他气喘吁吁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

史书上那寥寥数笔的文字,放在此处竟有如此之重,那南晋嘉圣年间,那场席卷了,七州十二府的大灾,该是何等的情形呢?

“南晋嘉圣年七年,七州十二府,大疫、大饥,民皆易子而食,燃骨为炊。”

一行人呕吐着,哭泣着。

年岁最小的王颖,更是嚎啕大哭不止,在着死去的牧民身上,王颖仿佛是看到了,当年逃荒的亲人,谁言唐国州郡,皆是风调雨顺呢?

书院的读书人,怎知道那州郡,乡间的白骨盈野呢?

这些人中唯有宁缺最是平静,宁缺甚至有些难以理解,这些人为何会做出如此姿态。

这般惨烈的情景,他早已见过不少,更何况死的还是这些蛮子的牧民。

现在应该做的不是应该上前补刀吗?这些人头,皆是赤裸裸的军功。

那处低矮的山坡上!

莫山山以不定式结印,施了一道火符,即使是念力耗尽,也是在所不惜。

莹莹的火意,出现在了那上千具尸首的方寸间,无有精壮,皆是老弱妇孺。

拿到火符缓缓的出现在了空中,丝丝火光的出现,惊扰了正在饱餐的狼群。

狼群们在狼王的带领下,朝着相反的方向,堕落狂奔而去。

盘旋的秃鹫,犀利的小眼睛,死死的盯着,地面上的肥美晚餐。

可却不敢越过雷池半步,在饱餐一顿,与生死之间,他们选择生死。

于是,秃鹫的吵闹声,更加的令人厌恶了。

“落!”

莫山山轻声喝道,火符落在了方寸之间,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陈玄搀扶着念力几近枯竭的莫山山,他伸出了右手,反手下摁。

他的阳神法相庄严,于天穹下,垂落下了目光,做出了与陈玄先前,一般无二的动作。

天地之内,方寸之间,骤然起了一阵狂风!

数刻钟内,狂风皆是不曾停歇,火借风势,给了这些苦命人,最后的尊严。

作为生命的最后尊严,在这狂风中,闻着那丝丝屡屡的焦香,再一次吐了个满怀。

书院诸生、墨池苑诸弟子,皆是心情沉重的翻身上马,朝着集合点赶去。

这一刻一行人,无论日后何为,皆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手中,当有‘剑!’

方可护身,己身不护,何以护他人之身呢?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奈何望欲平。”

在这歌谣声中,一行人往南而去,在他们身后,是那正在逐渐熄灭的火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