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石桥上,又见红鱼!(1 / 2)

加入书签

第143章 石桥上,又见红鱼!

年关至,整个人世间沉浸在年节的喜悦之中,当然除了那座天坑中的佛民外。

佛之子民者,哪怕是人世间最为盛大的年节,亦非要日夜诵读着佛祖传下来的经文,为整个人世间的安危,提供着虔诚的信仰。

没有自己想法的佛民,虔诚信仰着佛祖,当然这是佛宗的说法,换做道门或是人世间的另一种说法就是,天坑之下的所谓佛民,皆是不可不扣的奴隶。

哪怕是燕国最为活得最为凄惨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愿意自己被抓到天坑底下,成为了日夜诵经的佛民。

虽然神殿多荒唐事,但是神殿为了在人世间传教,却是宣扬了人世间的人们皆是昊天的子民。

既然都是昊天的子民,那么也就导致,人世间诸国除了唐国外,国内总是乱个不停。

不是哪个郡内的普通百姓,提着农具堵住了郡守府,就是找来了郡里,对昊天神最为虔诚的信徒,去桃山告状去了。

所以人世间的很多普通百姓,并非是真的就相信‘昊天神’的存在,而是因为信昊天神,有诸般的好处,方才会相信,因利而信,非以因心而信。

不过相信的时间久了,在桃山上沐浴过,昊天降下的神辉,祛除了身上的顽疾后,自然也就对昊天神的存在深信不疑。

但整个人间,大多数的地方,总归还是有那么几分祥和喜乐!

“年节终临,瑞雪兆丰年!”

雁鸣湖末尾的石桥上,阳神神游而去,观了一场人世间大号年节的陈玄,自九天青冥,杳杳不可查处而返。

瑞雪之下,银装素裹。

伴随着这一场瑞雪而来的是,彻骨的严寒天气,这冬去春来交替之际的严寒,尤是胜过了寒冬之际。

雁鸣湖面上,亦非是陷入了冰封之中,半尺厚的冰面上,可受数十人同行而过。

莫山山看着,在雁鸣湖的冰面上,嬉戏打闹的师弟师妹们,说道:“这些时日,给陈先生,添了不少的麻烦。”

陈玄微笑着说道:“何来麻烦?”

“我还要感谢山主,为我这雁鸣湖畔,平添了几分生机,山主亦是替挡了不少麻烦。”

有山主在府内安住,那位四公主殿下,来了几次后,自然不好再大张旗鼓的来此。

李渔,欲借他之势,遂乘风而起,好助其弟弟李浑圆,登上唐王的位子。

只不过那位司马公,早就说的很清楚了,夜幕遮星,国不将国。

唐钦天监那位老监正,用星斗数法,推演出来的谶言并无过错,只是晚了很多啊!

莫山山平静的说道:“四公主殿下,本性并不坏,只是她那位弟弟,太过于无状了些。”

“况且唐国王位更迭,与人世间诸国多有不同,需得书院认可才行!”

这本就不是隐秘之事,千年的唐国,王位更迭历来如此,此传闻绝非是空穴来风之事。

人世间各家修行宗派,多有知晓其中玄妙,所以少有人,会参与进唐国的王位更迭。

陈玄看着这好大一片雁鸣湖,说道:“的确是本性不坏,也算是精明能干,只是一遇到事关李浑圆之事,便会昏招频频,以至于连这般手段都用了出来。”

“连道门真修,不日将迎娶唐国四公主的谣言,居然都出现在了长安城中。”

放在往日这般的谣言自然起不来,但今时不同往日,为了将神石上变了又变的天谕给压下去,兴起这般的流言蜚语,自然不足为怪。

莫山山清澈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些许的开怀,她说道:“谣言止于智者,这般谣言,即使是陈先生,不去制止,亦会有人前去制止。”

因为制造如此谣言,只需要三两人即可,可辟谣却是一件,耗费心力颇多之事。

若非是道门真修,恐怕想要辟谣,即使是跑断了腿,也是无济于事。

陈玄平静看着远处的风雪,说道:“应是如此。”

“些许谣言算不得什么麻烦,真正的麻烦,就像是现在这般,掐着时辰自风雪中而来。”

陈玄深处右臂,指向了那一抹,从风雪中走出的红衣,风雪中那个身着单薄红衣的女子。

越过了正在嬉戏打闹的墨池苑弟子,以鬼魅之速奔向了石桥,不过是片刻功夫。

那红衣女子,已经站在了石桥上,站在了陈玄右侧的位置,她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宁缺出了思过崖,这一次的宁缺,应会死在夏侯手中!”

叶红鱼手握道剑,振振有词道:“哪怕是呢宁缺入了魔,以洞玄上境的修为,也不可能斩杀夏侯,昊天神可不会,如此的眷顾一个入了魔的书院弟子。”

她本是要来调查宁缺入魔一事,可没成想这偌大的长安城中,发了如此诡异的天象,还死了不少人,神殿似乎更在意,那块所谓的神石。

她来到长安城这么久,却是不曾见过那块,所谓的神石,问及天谕大神官,天谕亦是不想多言。

陈玄看着叶红鱼,平淡的说道:“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便是最大的仁。”

“昊天神,应不会眷顾某人!”

可那位昊天神,已经日夜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