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1章 11古代引航和灯塔镇海(1 / 3)

加入书签

第371章 11.古代引航和灯塔镇海

养父是在前年抵达南泽古城附近,当时的南泽古城已经出事,被西方探险者发现,在东西方的探险考古圈掀起波澜。

从这个角度考虑。

养父有可能是闻讯赶来。

或许当时的绮离诡梦还未曾展露凶芒,所以养父在得知南泽遗址暴露后,并未前往南泽古城,而是来了这个灯塔。

但即便是这样,也能充分说明一件事,南泽灯塔里的东西至关重要,必须优先进行处理,紧迫性高于绮离诡梦。

“郑小哥,进去转转?”

所以古人选择加入。

这个猜测也不无道理,毕竟虎子亲眼在地下尸湖见识过什么叫‘密密麻麻的尸体’泡在水中,脑子里存在那个画面。

朦朦胧胧能看到,石笋下方确实存在一个古代建筑,应该就是灯塔,之前看到的镂空石笋,就是‘光盏’和‘烟筒’。

四四方方下宽上窄,拿出鬼玺或者上网搜个玉玺图片,灯塔就长那个样子。

“河水深度二十四米,我下去看看。”刘铭点头控制探测器下潜。

细长的外形和精巧镂空,可以让烟雾均匀散入迷雾海各处,更容易被观测到。

于是这种航标烟雾被广泛使用,哪怕迷雾海范围外的灯塔,也因为制式标准统一配备烟雾设备,可以制造航标烟。

河道附近非常安静。

灯塔通常有九层。

毕竟是一汪死水,凡是不流动的水,在沼泽生态中不超三天,就会被藻类植物和沼泽虫类所覆盖占据,也是正常情况。

因为相比普通的海域,古人在迷雾海内航行时,更需要航标灯来指引方向。

“你还没习惯?”

“郑小哥,情况不太乐观?”胡锐华看郑云脸色不对便出声询问。

灯塔是大明脸面。

“宋姐这话说的,我来南泽也没多久,怎么习惯。”虎子撇撇嘴反驳。

一旦灯塔受到攻击。

确定它是灯塔后。

沼泽植物茂盛葱郁。

之前的镂空竹笋。

这是自然轮回,郑云尊重客观规律,自己死后如果选择土葬,终究也逃不过自然侵蚀,所以他对这种事情不予置评。

从水面到高空全是水雾。

且迷雾海的迷雾难以透光,不论用任何办法,都无法将光芒照射到几十海里之外,哪怕现代科技也没有解决这个难题。

和玺印高度相似。

就只剩下一个问题。

南泽灯塔的用途完全不同,危险性根本没有上限,要是一不小心出现意外,可能导致整个南泽沿海出现大规模伤亡。

这是一座由青砖垒砌而出的四方古塔,样式类似古城墙的边角塔楼,直径大概有十米左右,塔身外设有瞭望窗口。

且每个地方的灯塔都细节不同,根据地域特点和‘仙神传说’各有不同。

古代玺印给人的感觉本就如此,古人把玺印镇在海边,也符合从古至今玺印所象征的寓意,既是脸面也稳如泰山。

肉身消亡再无束缚。

“会说话就多说点。”

那种材料就适合当航标灯。

其实就是一种‘烟筒’。

“扔水里就行。”

全高三十米左右。

一汪死水黑绿浑浊。

画面缓缓移动。

推进器发出异响。

高度在十米到二十米不等。

养父在线路图上标识的终点,究竟是这个灯塔的塔楼部分,还是下方的‘底座部分’,毕竟底座内部也存在空间。

这种烟雾能飘几十里,古人根据当时风向和航标海图,可以计算出灯塔所在的位置,不断追寻烟雾就能抵达灯塔附近。

这就是一个大明灯塔。

八方万国在途径大明疆域时,都能遥遥望到大明灯塔,宏伟雄厚高宽相等,犹如一座四方玉玺,巍然沉重镇压沿海。

“不急,先掌握附近情况,继续用无人机看看四周,另外上点探测器尝试一下能不能进去。”郑云选择放缓节奏。

“宋姐你就一点不怕?”

屏幕上就出现画面。

风向难以控制,无法保证烟雾每次都能扩散到正确方向,但有总比没有强。

木棺堆叠存放,沼泽鱼虫需要一层层咬破木棺,或是等木棺一重重自然腐烂,才能慢慢将木棺内的尸骸层层吃下去。

鬼玺在上方的冥府阁中,但底座内却足能塞下一个迷宫和无数机关和阴兵。

而一旦灯塔被摧毁。

在深度达到二十米时,探测器只能用自身光源探测环境,同时水中杂质更加浓郁,死水沉淀物严重影响探测器的前行。

至少是寒仙等级。

“再往下点。”

他清楚宋婉这个学妹的性格,和外表完全不一样,再说下去对谁都没好处,尤其涉及在虫子时,其他人很容易被误伤。

郑云稍稍沉默。

上半部分就是眼前的模样,一座四方的青砖灯塔,每隔三到四米就会分一层,每层都有挑尖飞檐和瞭望走廊及围栏。

探测器刚刚下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