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3章 3山中有湖和古船五条(1 / 3)

加入书签

第393章 3.山中有湖和古船五条

悬崖出现得突兀,上一秒他们还在山洞内正常前行,下一秒就出现一座悬崖裂谷,陡峭岩壁几乎垂直,深度四五十米。

前方空间非常辽阔。

整座山体深处全是空的,不仅脚下有几十米高度,头顶还有三十米陡峭穹顶。

阴兵鬼将涌入山洞。

大量灯火彻底驱散昏暗。

纵观裂谷的全貌,就仿佛一条蜿蜒的地下河流,从右至左在他们面前流淌而过,他们脚下则是这条河流的中转湖。

中转湖面积不小。

长度有二百米以上。

宽度也有五六十米。

而这个地下湖的深度,纪道早就做过度量,用石头栓绳子抛下去测过,悬崖边深度超过百米,中心区有一百五十米。

这样庞大的地下裂谷,居然会在山体内部出现,实在是天地造化让人惊叹。

无海有山。

山中有湖。

以前也见过类似地形,在极寒冰川的冰山裂谷,但那毕竟是冰山,不是眼前这样的,货真价实由巨石构建的庞然高山。

而且这里不是死地。

处处都有鲜活生机。

眼前所有的陡峭岩壁,表面都呈现出光滑潮湿的天然状态,喜阴喜湿的种种植物分布期间,大量苔藓类植物覆盖表面。

水里还有游鱼若隐若现。

如果那山老爷能吃得下草和菌子,那它就绝对不会饿死,光这裂谷里的植物就够它吃,偶尔还能抓点鱼来开开荤腥。

“仙爷,此地四通八达。”

纪道取来探照灯指了几个方向。

裂谷在他们左手二百米外忽然收紧,化作一条高度不超十米,宽度则有四十米的低矮河口,通往昏暗的未知之地。

此外还有许多小河口。

分布在地下湖的各处。

这些河口都昏暗阴森,有些只高出水面区区半米,想划船通过还需要附身,而且长度未知,没人知道河口里面有多深。

或许河口里是死路。

就像是某些地方民俗中的水葬,把人放到船上漂入水洞,这些河口就和水洞类似,或许里面还真有古人留下的棺船。

“这种地形……恐怕不仅是这座山里有,而是广泛存在于无边崖的各处。”

郑云瞭望一周得出结论。

无边崖千里之内全是大山大河,陡峭高山随处可见,内部估计有不少裂谷,四通八达在无边崖地下构建出地下河网络。

因为据纪道此前所言。

无边崖附近有很多大规模的山体瀑布,方圆三十里内,有数不清的泉眼和山洞,在雨季时都化作悬空瀑布哗哗流淌。

包括仙门所在的地方。

也是一股河水从山中流出。

根据这些线索可以推测,无边崖的河流是明暗两套,地表的山谷里存在一套,山体内的裂谷中还有一套,彼此贯通。

不过眼下此地不是。

这个地下湖确实是一条死路。

地下湖的水基本是死水,山老爷被困在地下湖中,只能等大雨涨潮才能出去。

“仙爷,若是如此说来,眼前湖面上的明朝古船,是海卫在地下河航行,从其他地方一口气航行进了这座山体深处?”

纪道探出头去疑问道。

郑云闻言跟着低头看去。

那几条古船就在他们脚下,位于视线死角里,不往前走上半步还看不见。

探照灯交叉朝下。

大明古船呈现而出。

一共五条船,一大四小,这些船不是古代的宝船,体积没有宝船那样庞大,即便是最大的那一条,也只有几十米长。

剩余四条则更加娇小。

长度恐怕只有三四十米。

这种船郑云也认得出名字,是古代海卫舟师中,负责前出舟师探路的探船。

古时的舟师规模庞大,一个舟师根据情况不同,由一百到二百条船组成,大小用途都各有不同,在航行时组成船阵。

这些船就是探路船。

一大四小也是探路组合。

几条古船年代久远,木制船身整体完好,但桅杆已经腐烂倒下,船舱上长满苔藓植物,船舷附近则被绿藻全部覆盖。

处处都是自然植物。

几乎把古船化作植物船。

从姿态能看出船体漏水,其中两条船已经侧翻,一条船靠在岩壁上,若不是几条铁链锚定船身,恐怕已经沉入湖底。

看着有一种很诡异的感觉。

这几条船被困在地下湖数百年,但主体没有彻底损坏,依然能漂浮在水面。

或许里面还有尸骸。

有海卫留下的痕迹。

“应该只有这个解释,这几条船是海卫沿着地下河道进入此地,后来异变突生,出入口被隔断,只能弃船上岸。”

郑云大致猜测道。

这几条古船不可能是从山洞开进来的,即便雨下得再大,水位也不可能高到把山寨淹没,让海卫从山洞开船进来。

那就只剩一条路。

古船是沿着地下河道进入此地,至于为什么搁置在这里,目前还没有线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