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0章 夏太后的临终遗言,楚系不可信(1 / 2)

加入书签

第470章 夏太后的临终遗言,楚系不可信

芷阳宫内,夏太后灵前

披麻戴孝的嬴政带领着嬴氏宗族的人为夏太后哀悼守灵。

作为古往今来罕有的勤政君王,嬴政罕见地推掉了所有的政务,守灵三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险些病倒于灵前。

嬴政虽然也习了武艺,但终究只是二三流的境界,本就悲痛欲绝,又连续三日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守在夏太后的灵前,身体自然扛不住。

但这是最后一日了,嬴政即便再虚弱,他也要送夏太后最后一程。

战国时期,死后三日方可入土,而并非后世的七日之期,而今日便是夏太后入土之日。

嬴政坐在车驾上,亲自送夏太后的灵柩前往杜东。

与华阳太后和嬴政之前的个感情截然不同,夏太后对于嬴政的的确确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

坐在车驾上,嬴政忍不住回想起往日与夏太后的点点滴滴。

幼年时,随同赵姬归国,从小经历了各种艰难困苦的他格外早熟,分辨得出谁接近自己是出于真心,谁接近自己是为了牟利。

彼时的华阳太后虽然认了嬴子楚为嗣子,但嬴子楚终归不是亲子,认子也不过是出于利益的勾连罢了。

作为名义上的祖母,比起嬴政,华阳太后还是更喜欢嬴子楚和韩姬所生的成蟜。

虽然楚人同样也被中原列国视为蛮夷,但自小学习中原礼节文化的华阳太后不同,她喜欢韩人出身,乖巧明礼又自小被她带在身边,更亲近楚人和楚系的成蟜。

当然,华阳太后对于嬴政也并非没有好感,但那为数不多的好感早已随着赵姬的张扬而消散得一干二净。

只是孝文王生前见到归国的嬴政,便对嬴政赞叹不已,并赐予孝公传下来,代表秦国至高无上权力的辘轳剑作为对这个爱孙的赏赐,近乎是公开表明嬴政会是太子嬴子楚将来的继承人,所以华阳太后才选择与嬴政初步接触。

而不同于华阳太后的功利心,夏太后对于嬴政这个亲孙是纯粹出于强烈的祖孙情。

为了不影响亲生儿子嬴子楚的前途,不引发华阳太后的忌惮,夏太后不敢与嬴子楚亲近,哪怕是在他已然成为太子,甚至是成为秦国的新王。

于是,夏太后将对于爱子的情感也一并注入在了爱孙的身上,嬴政便是夏太后宣泄亲情的那个爱孙。

所有人都认为,嬴政得到的第一笔投资,来自于同样投资了他父亲的老师吕不韦,没有人知道嬴政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了他外部支援的,反而是那个仅仅一面之缘的亲祖母。

夏太后在宫中并不得宠,但并非没有母族支持。

夏氏,妫姓,大禹之后也。

夏朝灭亡后,夏氏妫姓之人便散入各地,夏太后这一支是宛丘夏氏,昔日的陈国王室,被灭亡后成为了当地的贵族,成为了韩国与秦国联姻的对象。

因此,嬴政的第一批人手,是韩人,他才有机会看到那本只有寥寥数本未曾传播的《五蠹》,能第一时间得到韩非的其他著作。

只是,随着身为韩国王室的韩姬嫁入秦国,成为嬴子楚的宠妃后,夏太后能够给予嬴政的支持便愈发少了,以至于当初韩恒惠王与韩姬合谋进行了一场政治表演——不到十岁的成蟜入韩说服外祖父韩恒惠王赠地百里予秦

韩姬与韩恒惠王设计的这场政治戏码并不算高明,故事太过直白,即便是乡野间的国人都能一眼看出这其中有些猫腻。

但无论是否是政治戏码,年幼的成蟜的确做到了为秦国拓土,一度在立太子的呼声上压过了嬴政,但夏太后并没有选择支持同为韩人出身的成蟜,而是依旧坚定不移地支持着嬴政。

而哪怕已经是弥留之际,病榻上的夏太后依旧在为嬴政着想,希望死后单独葬在杜东。

孝文王葬寿陵,庄襄王葬芷阳,杜东便在二者之间。

“祖母,您应该与祖父合葬。”

嬴政的目光很坚定,其他事情他愿意听取夏太后的建议,但在这件事上,他无法接受。

尽管他的父亲是认了华阳太后为母,但作为他血脉相通的亲祖母,夏太后是绝对有资格与祖父孝文王合葬寿陵的。

但病榻上,已经病得几乎只剩下一具骨架子的夏太后摇了摇头,弥留之际的她依旧有些清晰的认知,依旧如同以往那般选择了低调。

“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

夏太后的理由,是希望死后能同时陪同丈夫和儿子,这种理由嬴政无法拒绝。

只是他明白,这并非是真正的理由。

夏太后只是希望他能够继续稳住华阳太后与楚系,将楚系的力量彻底转移到自己的麾下。

作为曾经秦国太子的热门人选,也许如今的成蟜并没有野心,但楚系的力量绝不能继续留在他的麾下,这是为了嬴政好,但也是为了成蟜好,更是为了秦国好。

夏太后伸出手,示意嬴政靠近些,苍老无力的手臂缓缓举起了些,将嬴政的脑袋贴在自己的嘴唇旁,低语道。

“楚系可用,但须提防。”

“祖母知晓我的政儿有着何等的雄心壮志,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