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3章 尖端人才太多的秦国,初入秦国的魏(1 / 2)

加入书签

第563章 尖端人才太多的秦国,初入秦国的魏缭

蔡乌一怔,眼前的少年王者散发出的气势,令他有些震撼,下意识地看向了位于文臣之首的吕不韦。

此刻的吕不韦老神在在,双目微眯,眼中透着几分精光。

如今已经是秦王政十一年了,吕不韦不知不觉也五十六岁了,年过半百,这个岁数对于没有修习武艺的吕不韦来说,也算是半只脚踏进棺材了,然而这些年随着嬴政接过大权,隗状分走了一部分相权后,吕不韦身上的担子也减轻了不少。

而自从赵国灭亡后,吕不韦更是几近成为了甩手掌柜,只负责大方向的问题,不再凡事亲力亲为,而是将事情交给合适的人办,但效率却大大提高,事情最终的成果也丝毫不亚于吕不韦亲力亲为。

没办法,如今大秦的人才太多了。

一位雄主,加上一众贤臣,吕不韦都觉得将来嬴政要担心左右丞相的位置究竟该交给谁了。

无论是御史大夫王绾,廷尉卿李斯,廷尉正韩非,新任治粟内史马兴,右丞相府长史司空马,还是外放的上郡郡守芈启、太原郡尉芈颠,内史丞冯去疾,内史尉冯劫,这些人都有着担任一国丞相的非凡才能,就连蒙武的嫡次子蒙毅都展露出了些许头角,年少聪颖,办事效率自然高的离谱。

但萝卜坑就这么两个,所以将来嬴政恐怕要愁该任命谁担任丞相了。

不过也多亏如此,吕不韦这几年的精气神反而比前几年要好得多了,在方技家新任魁首阳庆的调养下反而有些返老还童的趋势似的。

看着老当益壮的吕不韦,蔡乌的目光又落在了王座上的嬴政身上。

他是见过嬴政的,那是七年前,他来到秦国欺骗吕不韦的时候,彼时的嬴政只是没有分毫权力的提线木偶,是个少年,但如今却已经是灭了三国的当世雄主。

而嬴政身边还有老当益壮的吕不韦,有无数贤臣猛将,燕国……也许真的没有战胜秦国的可能。

想到这里,蔡乌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头颅低垂,俯身行礼,一副恭敬之态,答道:“外臣蔡乌,奉燕王之命,前来与贵国交好。”

“如何交好?”

嬴政锐利的眼眸透过王冕上的珠旈直直地落在了蔡乌的身上,神情肃穆,言语凌厉,丝毫不打算给燕国留下什么面子。

所谓交好,说白了就是臣服,臣服就臣服,却摆出这一副死要面子的模样,这让嬴政很不喜,况且他也不认为燕国是诚心臣服于秦国。

“燕王愿以昔日侍奉周天子之礼,侍奉秦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

蔡乌被嬴政单刀直入的话语弄得有些尴尬,但他也并非纠结虚名的人。

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既然燕王喜都决定暂时臣服于秦国,以观天下时局,那么他这位掌管邦交的燕国相国又何须在意这些虚的,索性就点名了“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八个字。

“燕王欲为我大秦藩臣?”嬴政明知故问道。

“大王相问,外臣自当如实禀告。今秦国已灭韩、赵,兵威震于天下。”蔡乌面色平静,不卑不亢道:“我王时常感叹天下纷乱七百年,百姓疾苦,而今之势,唯有秦王有望一统天下,拯救苍生黎民于烽火之中。我王不愿与秦大起兵戈,又感大王仁慈之德,故而我王欲效仿上古先贤,举国内附,止兵戈,消战火,为天下太平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这一番话,将燕王喜的格局瞬间拉高了许多,仿佛燕王喜并非是觉得与秦为敌毫无胜算,而是如同上古先贤般愿意甘居人下。

“而为表诚意,我王欲献上督亢之地为贺,并献出逃入燕国的赵国臣子之首级,不知秦王之意若何?”

蔡乌缓缓抬起头,想看看嬴政作何表情。

这并非后世,就算是为了表达敬畏,也无需低着头看着上位者的鞋尖,抬头也并非失礼,然而当蔡乌的目光落在嬴政的脸上时,对上的却是那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眸,以及那一抹戏谑的神情。

“那不知贵国的太子丹作何感想?”

嬴政淡淡地笑着,那副笑容让蔡乌感觉嬴政就像是看穿了燕王喜心中所想一般。

至于燕丹……燕丹的确一直反对向秦国称臣之事,割地之事亦然,已经纠集了不少坚定的反秦分子于辽东,试图找到再行合纵的方法。

虽然燕国朝野间不少人看好燕丹,认为这位贤太子能够力挽狂澜,如同昔日的信陵君,组织合纵,扛起反秦的大旗,然而蔡乌却是实在不看好燕丹。

燕丹麾下的确聚集了三教九流的反秦人士,然而那些人多以韩国、卫国和赵国那些贪婪腐朽却不甘心的王公贵族组成,说到底根本没有什么人才,至于那些三教九流,也不过是些市井草莽,实在是无法与昔日信陵君麾下的门客相比。

且不说燕丹没有信陵君的威望和手段,就算真的组织起了合纵,燕丹也断然无法统帅起这支合纵大军。

真以为信陵君能临阵挂帅统帅合纵联军么?

那是信陵君府上的人才组建起的大军幕府发挥作用的结果,若无一整个信陵君府的高效运转,信陵君怎么可能玩得转那数十万合纵联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