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初到港岛(1 / 2)

加入书签

第124章 初到港岛

维多利亚港。

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港阔水深,船只一年四季都可以自由进出。

它的名字源自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

香江也因为有它的存在而被誉为“东方之珠”

窄窄的维多利亚港将港岛与九龙和新界分隔,让香江最繁华的九龙半岛的尖沙咀和港岛的中环一线隔岸相望。

隧道要等到1972年,地铁更是要到1982年的事情。

现在要从九龙去港岛,唯一的过海方式就是穿梭在尖沙咀天星港码头、中环码头和湾仔码头之间的天星小轮。

尖沙咀天星港码头,经常简称为尖沙咀码头。

邻近海运大厦和尖沙咀钟楼。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出租车到了码头后,贾卫东带着陈守山走进码头,买票上船。

头等票2角,三等票1角,贾卫东直接买了两张头等票。

大名鼎鼎的天星小轮,是双层渡轮,上白下绿的船身、装饰有4颗五角星的烟囱,在海面上显得格外的亮眼。

“好繁华、好美”陈守山坐在贾卫东旁边,看着船外的一切,喃喃自语。

“守山,努力吧,争取早日在香江拥有一席之地”贾卫东给陈守山打气。

尖沙咀天星港码头距离湾仔码头只有1.8公里左右,开船十几分钟后就到了湾仔码头。

湾仔渡轮码头。

经常简称湾仔码头。

位于港岛的湾仔海旁,邻近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守山,你多保重”陪着陈守山找到了他的两位战友,要了他们的住址后贾卫东告辞。

“贾少,谢谢”陈守山依然一副惜字如金的样子,但满怀感激。

叫了一辆出租车,贾卫东坐上后离开了湾仔码头。

“守山,这贾少是香江哪家的大少爷?你们怎么认识的?”两个战友好奇的问陈守山。

“不是,他也是和我一起刚从内地过来的”陈守山实话实说。

“内地来的?这么年轻还这么有钱?”两个战友疑惑的问道。

“你们可别看贾少年轻就小瞧了他,贾少可是个有真本事的人,身手厉害着呢”陈守山带着几分崇拜的说道。

“一个富家大少而已,这么年轻身手能有多厉害?”两个战友对陈守山的话不以为意。

“我不是他的对手,在他面前一招都没走过就被制住了”陈守山带着一丝羞愧的语气。

“什么,伱说的是真的?”两个战友不可置信,惊呼不已。陈守山的战力他们两个还是知道的,对付普通人,以一敌十不在话下。

“唉!守山,你错过机会了,这么厉害的人,你应该跟在他后面混,像我们这样在码头扛包能有什么出息,一天下来挣不了多少”

“这一路贾少已经帮了我不少,我哪还好意思开口”陈守山挠了挠头说道。

“算了,守山,我们带你先住下来再说.”

湾仔,骆克道,12号。

这是一栋五十年代初修建的五层高的唐楼,根据娄晓娥给的信封上的地址,贾卫东乘着出租车找到了这里。

踏着水泥楼梯,贾卫东上了三楼。

“嗯,三楼,应该就是这家了”

贾卫东上前,轻轻的敲了敲门。

“后生仔,你找边个?”

不一会,开门声响起。

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半掩着门,一脸警惕的注视着贾卫东。

“婶子,我是从京城过来的,我找娄振华”

“京城来的?你找他有啥事儿?”对方改成了京城方言。

贾卫东把娄晓娥给他的信递了进去,说道:“您是娄晓娥的二婶吧?娄晓娥的爸爸娄振业委托我给二叔带封家信”

娄晓娥的二婶一听到娄振业,心神立即放松下来,接过信后,赶紧打开门,热情的把贾卫东让进屋:“小伙子,快进来”

“小伙子,快坐!”娄晓娥的儿婶一边招呼,一边麻利的给贾卫东倒水。

“二婶,我叫贾卫东,是娄晓娥的干弟弟,你叫我卫东就行”贾卫东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微笑着说道。

“那个、卫东啊,从京城到香江这么远,这一路不容易吧?”

“还好,二婶,我刚好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算是顺道从广州过来的”

“哦,卫东啊,我大伯子的厂子现在情况如何了?一家人过得怎么样啊?”

“二婶.,轧钢厂现在公私合营了,干爸现在成了股东,不怎么管厂里的事儿,一家人现在过的还好”

贾卫东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自己后,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娄半城一家现在的情况,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娄振华一家现在的情况。

娄振华来香江后,用带过来的资金,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五金商店,收入还算稳定。

娄振华有两个儿子,都在香江。

大儿子叫娄晓祥,26岁,已经结婚,在湾仔区警署做文职。大媳妇在汇丰银行上班,目前还没有孩子。

小儿子叫娄晓刚,22岁,还在读大学。

这房子是50年代初买的,三房120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