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9章 过年 拜年 学针灸(1 / 3)

加入书签

第249章 过年 拜年 学针灸

2月10日,腊月二十八。

红星农场的10头肥猪全部被拉走。

晚上傻柱回来说,食堂只杀了四头。

对于轧钢厂这样的万人大厂,一个工人分不到一两肉。

那还怎么分?

后勤处让食堂和些面粉、萝卜,做肉圆子,凭票供应,每人两个。

……

2月11日,腊月二十九。

纺织厂杀猪。

陆向阳上任第一年,为了收买人心,也是拼了,一口气杀了15头肥猪。

最后,纺织农场达到出栏标准的肥猪,只留下四头,节后供应研究所。

纺织厂每个工人能分到三两猪肉,科级以上干部半斤。

下班的时候,工人们一个个排队领猪肉,脸上都是喜气洋洋。

农场另外还得了两只猪头和猪血,小肠的奖励。

厨师丁国旺带着几个工人一起灌制血肠。

老规矩,几个管理人员各自分了一些,其它的都留在食堂。

中午给全体农场职工集体改善一次伙食,再余下的就作为春节期间值班人员的福利。

工人过年的福利发放结束,节前的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不值班的工人各自回家准备过年。

……

2月12日,大年三十。

早上。

贾卫东早早的起床,跑步回来让三大爷帮忙写了几副对联,吃好早饭后,开着小货车直奔榆树馆小院。

魏家胡同不需要去了,那边的小院租着实在没什么用处,到期后已经退了。

一路上,不时有小孩子在放鞭炮,在街道上乱窜,贾卫东也不敢开太快。

到了榆树馆小院,停好车,贾卫东拎着两个袋子,拿了对联就去了俞家小院。

袋子里装的是点心和鞭炮,过年的食材早就给他们家准备齐了。

对联有自己小院用的,也帮俞家带了一份。

“秀儿,把面糊端出来,给我贴对联”

一进俞家的院子,贾卫东就喊秀儿出来帮忙。

这时候贴对联可没有胶水,都是用面粉和水放在锅里蒸一下,做成面糊。

“卫东哥哥,来啦!”

秀儿穿着大红色的新棉袄,扎着两个麻花辫,听到贾卫东叫她,脆生生的答应着走出了屋子。

俞家在贾卫东的资助下,日子悄然发生着变化。

家里有了自行车、缝纫机。

虽然都是委托商店买的二手货,有了缝纫机,平时缝缝补补,过年给孩子们做件新衣服也方便了许多。

俞家今天一家人都早早的起来了。

俞树生和俞树林两个,看到鞭炮后,眼神一亮。

这么多鞭炮,除了三十、初一、初五放的,多下来的拆开后,够他俩玩到开学。

贾卫东嘱咐道:“你们两个放鞭炮小心着点,别乱扔啊,要是发现你俩闯祸了,以后就没有了”

8岁的俞树林乖乖的答道:“知道了,姐夫!”

秀儿大羞,扬手威胁着骂道:“小林子,别乱喊,再乱喊小心我揍你!”

师月如在一边笑而不语。

俞家老太太看到桌子上摆着的点心,还有一堆鞭炮,也看到了贾卫东手上拿着的对联。

春节给家里准备过年的鞭炮和对联,应该是家里顶门立户的男人做的,可是贾卫东却做了。

老太太看贾卫东的目光越来越柔和。

“东子,吃早饭没?进屋坐会儿”老太太笑眯眯的招呼贾卫东。

贾卫东站在凳子上,一边贴,一边笑着说:“不了,奶奶,我贴好了还有其它事儿”

贴好了俞家,接着贴自己的小院。

贴好后,贾卫东也没有耽搁,开着小货车直接回家。

院儿里的人还等着他采购的食材做年夜饭呢。

车子停到胡同口,贾卫东搬了一个竹筐回院子,喊了阎解成和阎解放他们几个帮忙,把食材搬到了傻柱家门口,做了交接。

今年的年夜饭和以前还是一个标准,虽然去年京城地区遭受了洪水,但对于四合院里的人来说,真的影响不大。

要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城里钻,捧上铁饭碗呢。

顾小琴抱着儿子,笑着和贾卫东打招呼:“东子,辛苦了”

贾卫东也笑着回应:“嫂子,为院子里办点事,没啥辛苦不辛苦的,一年也就这么一次,我哥不也要出力炒菜吗?”

顾小琴看了一眼在处理食材的傻柱:“他呀,也就这点本事了”

“嫂子,可不能这么说,我哥有这一手厨艺,到哪天也饿不着”

“唉!东子,这院子里呀,也就伱把他当根葱,整天哥啊哥的挂在嘴上,其他人还不是一开口就是傻柱!傻柱!”

“嫂子,那是我哥人好,不爱跟他们计较”

傻柱在一边听到这话,笑的嘴咧到了耳根:“还是东子懂我,爷们,晚上咱俩好好喝一杯”

“得嘞!哥,你忙着,我回屋了”

老规矩,贾卫东只负责采购,其他的一概不管,就等着吃。

晚上,全院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