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狗肉将军张宗昌(1 / 3)

加入书签

这批军官的到来,的确解了燃眉之急,虽然新兵还没有到,但何炜自打这些新来的军官进入了营区,便开始考察他们,考察的办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轮流让他们带训练出操,现在第六连还有六十多名弟兄,何炜每天都让新来的这些人轮流指挥队列,带第六连的弟兄出操,以此来观察他们的基本带兵组训能力,考察的结果还不错,这些新来的军官,无论是黄埔生出身,还是行伍出身,大多受过黄埔军校或者军官训练班,陆军步兵学校的培训,基本功都很不错,且行伍出身的也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粗,都有些文字功底,有些文化知识,

唯有两名来自原湘军部队的军官,虽然完全没有任何院校培训的经历,可是带兵和实战的经验极为丰富,组织训练也很有方法,后来何炜上去一问才知道,这两名完全行伍出身的军官,一名来自湘军精锐部队陶峙岳的第八师,一名来自何健的老部队第十六师。

这两个湘军精锐师硬是在淞沪的刘行,蕰藻浜等地硬生生的顶住了日军的十几次攻击,如果没有点战斗力,没有点本事,是根本不可能打出这样的战绩的。

而在几天的观察之中,何炜发现这两人的带兵和组织能力的确有些独到之处,完全不同于军官学校出身军官的独到之处,可以说是你有你的办法,我有我的招数,都有几把刷子。

那名中尉军需官也不错,何炜为了考察他,把这几天上面拨下来的钱交给了他,并且把自己购置战术背心的那档子事情也交给了他负责,一方面何炜是要考察其能力,另一方面,何炜是要看看这個人的手干不干净,要是有半点贪污的坏心思,何炜会立马让他滚蛋走人。

此人名叫李有财,一听名字就是个会搞钱的,且是以高中毕业生身份考上的军需学校,文化底子很好,做账,发款等各项军队内部的财务经理业务都很熟练,最关键的,此人本分老实,外表也很淳朴憨厚,何炜盯了他几天,发现这个人的手确实很干净,没有营私舞弊的情况,这才放下心来。

总之,这些新来的军官都很不错,足以担任自己特务营的基层军官,这批人的到位,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何炜所部的军官问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等着的,就是新兵的到来了。

五天后,南京,下关

两艘渡轮,缓缓的靠近了下关码头,在两艘渡轮身后,还有七八艘小火轮,几艘轮船上满是穿着灰色军服的中国士兵,码头上十分热闹,到处都是小贩,渔民,游客,船上的中国士兵们,兴奋而好奇的看着首都的码头,很多人都在兴奋的讨论着从未见过的大城市。

与码头上南京人的吴侬软语不同,这些中国士兵们全都是北方口音,而随着一声轮船的汽笛响声,最大的一艘火轮,缓缓的靠在了下关码头中央,停靠的地方和码头的其他地方不同,在那里,已经有宪兵第二团两个营的宪兵清出了一片空地。

“全体都有,下船!”

火轮上,一名少校军官第一个跳下了渡轮,用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喊出了口令,船上的士兵们纷纷跳下了船,登上了码头岸边,开始整队集合。

几名宪兵军官也走了过来,和脚穿皮靴,身穿呢子军服,挎着花机关和快慢机的宪兵比起来,这些下船的士兵显得极为寒酸,大部分都穿着灰色棉服,脚上穿的是布鞋,甚至有穿草鞋的,身后背着斗笠,绝大多数士兵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武器,只有带队的军官带着手枪,一些军士班长背着汉阳造,奉天造辽十三式,三八大盖等各型号步枪。

绝大多数的士兵都是徒手上阵,有的带着一把刺刀,有的干脆就只拿着被褥和摊子和行军锅灶,他们的任务,就是整体补到前线的作战部队中,接过前线士兵留下的带血的武器,戴上从尸体上摘下的钢盔,一个接着一个的,投入到淞沪这个嗜人无数的阿鼻地狱之中。

大概十分钟后,所有船上的中国士兵才全部登上码头,开始集结,那片被宪兵清理出来的空地上,此时已经挤满了新登岸的中国士兵,到处都是军官和班长的喊叫和组织声,上岸的中国士兵开始以营连为单位列队集合,虽然纷乱,但也是乱中有序,这些新到的官兵,正是从湖北新近增援来的徐源泉部第十军。

这支部队系张宗昌的部队余部,此次淞沪前线部队伤亡惨重,该部接到命令,抽出部队中的官兵前去补充胡宗南的第一军,现在登上码头的四千多人,全部来自第四十一师,这个师长期驻扎在湖北荆州,接到命令后立刻从荆州乘船开往南京,接下来,他们即将按照预定计划乘坐火车开往南京。

一名四十一师的中校在整顿过队伍之后,很快上前与前来接洽的宪兵部队军官进行交接,按照预定计划,他们将尽快开往淞沪,这名中校觉得自己带领的部队只会在稍事休息后登上开往淞沪的火车,然而,宪兵部队的军官交给他的命令,却是令他大吃一惊。

“着令你部留置准尉以下士兵一千名于南京听调,余部即刻开往淞沪。”

虽然不明白军政部此令有什么用意,可军官唯有执行命令一个选择,很快,码头上的几千人分做了两队,一队约有将近三千人,还有一队,大概有一千多人,这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