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诱之以利(1 / 3)

加入书签

肖将军察觉出了何炜的话中有话,看向他的眼神之中也有些锋锐。

何炜却丝毫没有畏惧,同样无比坚毅的迎上了肖将军的眼神:“长官可知,为何宪兵部队如今会疲于奔命?”

“自然是敌寇狼子野心,不断骚扰我首都。”

“长官,这固然是原因,可真正的原因,恐怕是淞沪前线战局糜烂,而日寇所图甚大,不断增兵,而他们在淞沪站稳脚跟之后,恐怕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脚下的金陵古城。”

“你是说,淞沪守不住?恐怕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尽管肖将军不知道何炜为什么要和他说这些,但是听到何炜说淞沪占据糜烂,日人即将图谋首都时,他还是忍不住问起了原因,语气也隐隐有些不快,毕竟,肖将军是典型的传统军人,对于何炜这些有些杀自己威风的丧气话,多少是有些不满的。

何炜点点头:“长官,我虽然是从北战场回来的,可淞沪战场的态势我也有听说过,其实,无论是东战场还是北战场,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两个战场的战斗形态,其实现在都是原地固守,至于能固守多长时间,那就要看我军兵力的消耗速度和日军进攻的行动速度。”

“最后的结果,其实早就已经注定,我军的防线,一定会被日军打下来,这没有办法,这是敌我双方与生俱来的天然国力差距所导致,日军一個师团有三十多门山野炮,我们呢?我以前的那个师,全师么有一门山炮,全都是迫击炮,这种火力和国力的差距,就注定了我们无法长时间坚守住任何要地和防线,至少,在战争初期一定会是如此。”

“现在的淞沪战场已经变成了白热化战斗,双方几乎就是不停的对耗,我军开来一个师,就把一个师投入进去,先站稳脚跟,再对一些要点向日军发起反击,然后双方互相争夺,就这样一点一点点的损失殆尽,然后撤下去,补充,再拉上新的部队和日军拼下去,这么搞下去,我们在淞沪战线还能支撑多久?”

肖将军的思绪,似乎也随着何炜的这番话给带到了淞沪战场。

“我军现在也在淞沪不断增兵补充,我想,日军跟我军举全国之力拉出的部队拼,也未必就能轻松的攻占淞沪,而你刚才所说的危及首都,我觉得未免也有些过了,就算是淞沪守不住,我军从淞沪撤下来之后,也完全可以依托国防线进行逐次抵抗,击退进攻的日军。”

“再说对于首都的防卫,我们也不是没有准备,几年前不就在南京搞了一次秋季大演习,那时候我也参加了这场演习,记得军校学生也参加了演习,我记得你是黄埔十一期的学生,你也应该参加过那场演习,对于首都的防卫,我是有信心的。”

肖将军的态度依然很乐观,可惜他所说的国防线,还有几年前的组织的秋季大演习,都没有能够阻挡日军攻克南京的步伐,国防线的事情且不论,他所说的秋季大演习,其实是在一九三五年组织的一场以保卫南京为想定的大规模演习。

此次演习选定南京至宜兴天王寺,溧水与溧阳、张诸间一带为演习地域,以京杭公路为东西两军的主要交通线,参与演习的有第三十六师、八十七师、教导总队、宪兵等4万余人,最终的演习结果是守方成功的击退了攻方,守住了南京城,何炜当时也以军校学生的身份参加了演习,当时他扛着捷克式轻机枪,连续冲了好几个山头,算是一名亲历者。

可这场演习,其实根本不能够用作能够在日军的兵锋之下守住南京城的论据。

因为这场演习的设定情况本身就站不住脚,在演习想定之中,攻击南京的进攻方是经过了三道国防线守军的消耗与迟滞,而守备南京的防守方则是齐装满员,装备整齐,这根本就不符合实际情况,齐装满员,装备整齐这八个字,从淞沪前线上撤下来的部队,恐怕半个字都沾不上。

而这场演习从假设想定,编列预算,到实际组织指挥的掌舵人,正是几年后南京保卫战的实际指挥者,也就是在后世互联网中获得了一苇渡江雅号的唐姓将军,事实证明,他失败了。

何炜轻轻叹了一口气,看来,自己必须得加点猛料了。

“长官,淞沪前线的状况,想必我不用多说,现在前线伤亡之大,已经到了要靠后方抽兵补充的境地了,而且抽的不仅是未参战的部队,还有各省的保安团,据说现在连各地县城的保安团队也开始动员,那些人连兵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乡村警察,等到这些人都打光了,我们拿什么打?”

“据莪所知,各省的军师管区刚刚搞起来,这些管区征发来的壮丁,如果把他们训练成一个基本合格的士兵,至少要三个月以上,可我们有那么多的时间吗?到时候,让这些和农民没什么区别的士兵去守备国防线,去保卫首都,又怎么对付的了火力强大的日军。”

“何炜,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肖将军有些不悦的说道。

何炜突然站了起来,向肖将军鞠了个躬,而后,声音有些发颤的说道:“请肖将军救首都百姓一命!”

肖将军被何炜突如其来的表现惊呆了,赶紧上前扶起了何炜。

“何炜你快起来,你这是做什么,你这是何意。”

“长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