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下关(1 / 3)

加入书签

翌日,南京,下关

下关江面的码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至清宣统年间,开办了下关至浦口的渡轮航线,又称做关浦线。

先总理中山先生去世之后,为保障先总理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故下关码头又被改称为中山码头。

此后数年,下关码头又经过不断扩建,增设了候船室,大型钢制栈桥,大型停车场与公交车站,最终才形成了何炜现在看到的规模宏大的渡轮码头。

站在码头的钢制栈桥上,遥望广阔宁静的江面,感受着江面吹拂而来的阵阵微风,何炜心中别有一番慨叹,没有穿越之前,他曾经以游客的身份来这里游玩过,那个时候的下关码头,或者说中山码头也很繁华美丽,只是重要性却远不如这个年代的下关码头。

隔着江面,何炜隐约能看到对岸的影子,战火还没有波及到南京,就在宪兵封锁码头之前,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到一张渡轮的船票,在渡轮上站一会儿,欣赏一下美丽的江面景色,就能轻轻松松的渡江、

可在历史上的南京保卫战中,几十万中国军民拥堵在这座码头,绝大多数人没能等来过江的渡轮,等到的是凶神恶煞的日军和血红的刺刀,喷涂着火舌的机关枪和溯江而上的日军炮舰。

无数的军民惨死在码头与江岸边,尸体被焚烧,被投江,甚至连江水都被鲜血染红,何炜有些出神的盯着江面,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一幕幕可怕的景象,拳头也不禁握紧。

“老弟,老弟。”

陪在何炜身边的宪兵上校金正强却有着跟何炜完全不同的心情,何炜是穿越者,金正强是土著,他哪里知道日军打来之后发生的惨事,何炜是看着景色忧心忡忡的思考问题,金正强可是真的在欣赏景色,而且是一边想着售卖船票后自己所得的分红一边欣赏景色,心情不同,感受亦是大不相同。

金正强的几声呼喊,把何炜从纷乱的思绪中拽了出来,回归神来的何炜意识到自己失了礼,赶紧看着金正强:“老哥,怎么了?”

“我看你上了这栈桥之后就心神不定,年轻人,不要那么多心思,怎么样,看了下关这边,你有什么想法?”

伴随着金正强的询问,何炜把目光转向了码头上,现在码头已经完全被宪兵所控制,以码头为中心,沿江面五公里范围内已经全部被宪兵封锁,而从码头到挹江门的两公里多纵深地带,也被宪兵的卡车,机枪,和铁丝网所堵死。

这片昔日的水陆要冲要道,现在可以说是真正的做到了彻底军管,何炜根本看不到一個百姓,能看到的,要么是穿着灰色军服,全副武装的宪兵部队,要么是带着木头头盔,身披黑色大衣的南京城墙或穿着蓝色制服的码头工作人员。

“金长官,还是先去和这里的几位最高长官一起碰个面,先让我了解一下基本情况再做判断吧。”

对于何炜的请求,金正强欣然应允,便带着何炜离开了钢制栈桥,一路走进了码头附近的高大候船室。

金正强带着何炜走上了候船室的二楼,进入了一间极为宽大的会议室,在会议室中,何炜见到了一名宪兵上校,一名宪兵少将,一名高级警官,甚至,何炜还看到了一名海军军官。

乖乖,这阵势可真不小,说实话,警察在他能理解,维护治安,协调地方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警戒介入,这海军军官来这里又是什么路数。

何炜又想到了这帮家伙把恐吓百姓那件事搞得南京城差点变成失序城市,心中不由得生起警觉,忽然,何炜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严重怀疑宪兵把海军部队也给拉下了水。

他这么猜测当然不是毫无根据的,要通过输送百姓过江挣到更多的钱需要干什么?那自然是增加输送力量啊,输送力量就是各种船只,现在谁手里船多?那必然是海军。

别的不说,就是海军训练军校生划船的小型舢板,一次性就也能拉上十几个人,而这种小舢板,海军的仓库里面怕是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和破烂差不多,积少成多也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何炜,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宪兵第二团团长罗友胜少将,这位是宪兵第十团团长陈烈林上校,这位是首都警察厅治安厅厅长吕子飞先生,这位,是海军江阴江防区中校参谋孙维磊。”

心中纵然有百般计较,可面子也得做的过去,何炜一一敬礼,这里面军衔最高的罗友胜少将上来就跟何炜勾肩搭背。

“老弟,可不敢搞这种虚礼,你可是全国闻名的抗战英雄,我们只不过是多活了几年,多吃了米,可受不得你的军礼,况且我们宪兵上下都得感谢你,没有外人在,咱们就不要搞这种虚礼了。”

说着,这位宪兵少将便笑呵呵的拉着何炜坐下,其他几名军官警官也都热络的坐下,一时间气氛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何炜刚一落座,宪兵第十团团长陈烈林也开口说道:“何兄弟,你也知道我们找你过来是为什么,这下关也算的上是兵家必争之地,你是野战部队出身,作战经验丰富,我们都觉得这里是应该要搞一些防御,所以才把你求来了,你也知道,我们宪兵平时就是抓特务,维持治安,抓抓不守军纪的野战部队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