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5章 一号坦克(1 / 3)

加入书签

大概在特务营刚刚安顿下来不久,约莫在下午四点左右,何炜万分期盼的战车连,终于开到了陆军炮兵学校。

在淞沪战场全线崩溃之后,国军的陆军装甲兵团也奉命向湖南长沙撤退,装甲兵团的主力已然撤走,唯独留下了一个战车连于南京城内待命助战,这一战车连按照番号建制,系归属杜聿明的陆军装甲兵团下属的战车第三连。

此次,战车第三连以及装甲兵团战车防御炮营的一个战车防御炮排,共同编为南京卫戍军战炮队。

这一次,肖将军为了避免何炜的特务营独木难支,经过力争之后,终于从唐将军手中将这一战炮队争取过来,配属给何炜的特务营作战。

这一战炮队的规模也堪称宏大,战车,牵引车,卡车在公路上排成了长长的队列,再配上战车,卡车的发动机轰鸣声,虽不过一连之战车,其气势,其威势也堪称宏大。

“欢迎,欢迎。”

何炜组织了几個连的弟兄,站在炮兵学校的门口来了个夹道欢迎,很快,这一配属而来的战炮队即完全开入了炮兵学校,为首的一辆灰色战车在距离何炜不远的位置上停了下来。

何炜入眼看去,这辆战车并不大,通体灰色,低矮的车体前方装着一盏大型探照灯,炮塔上装备的却也不是火炮,而是两挺机枪,何炜一看便知,这玩意就是德国闪击波兰时的主力战车,配备的是两挺mg13式轻机枪。

这型号战车在开发的时候为了规避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其实是以军用拖拉机的名义进行研制开发的,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大量生产,它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虽然在战斗表现中显得脆弱,但在1939年9月至1941年12月间,一号坦克仍占德军坦克中相当大的比重,并被投入期间的各大战役中使用,如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战场。

这种轻型坦克在二战战场上着实是上不得台面,不过却也一直活跃在各个战场上,何炜对这型坦克最深的印象却不是其配备了机枪和轻型机关炮的原始战斗型号,而是以其底盘改装而成的德军各型号辅助车辆。

比如将其炮塔拆卸下来的一号弹药输送车,拆掉机枪,加装了喷火器的一号喷火坦克,加装了二十毫米高射炮的一号高射炮坦克,改装了sig型一百五十毫米重型步兵炮的自行火炮车,甚至是加装了四十七毫米反坦克炮的自行反坦克炮车等等,堪称是战场上的杂鱼万金油。

说起来,该车最早的一款型号,连作战能力都没有,就是一种纯纯的训练用坦克,其制造商为克虏伯公司,乘员2人,重量3.5吨,车长4.02米、宽2.06米、高1.15米。

发动机为克虏伯M305,59匹马力,44千瓦,变速箱为5前一后,时速37公里/小时。行程145公里,无武器装备。装甲厚度为车体前、后侧13主毫米、顶6毫米。

每侧的悬挂系统由一个主动轮、四个路轮、三个托带轮、一个诱导轮组成,而中国军队购买的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炮塔的一号a型坦克,装上了炮塔之后车高增加到了1.72米,装备的武器是两挺7.92毫米的MG13机枪,配弹2250发。上层结构装甲13毫米。重量增加到了5.4吨。

心下虽然对这有枪无炮的玩意有些失望,不过当下中国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战车,算了,有得用就不错了。

“何营长,陆军装甲兵团战车第三连连长赵虎震奉命报道,本连全部,另有装甲兵团战车防御炮营之一个排全部开到。”

何炜立刻回礼,这名连长虽然现在被划归给自己指挥,但是装甲部队的军官阶级要比步兵部队高,同样是连长,步兵连队的连长一般是上尉,可装甲部队的战车连长却是少校军衔,两人军衔相同,何炜也不能乱摆架子。

接着,赵虎震便开始给何炜介绍起他这一战车连的情况。

战车连的战斗编制是:连部(指挥车两辆),侦察班(摩托车十二辆),三个战车排(每排五辆战车),一个补给排(汽车十辆),全连由十七辆德国五吨重的并列双机枪的新战车和十二辆“春达浦”二轮、三轮摩托车装备组成。

也就是说,这连战车装备有十七辆一号坦克和十几辆三轮摩托跟十辆汽车,随着战车连开来的战车防御炮排也是完全摩托化,配备两门德国造三十七毫米战车防御炮以及四辆德国奔驰越野军用牵引车。

好家伙,何炜看着那清一色的德国军车,这一战车连和战车防御炮排配属给自己之后,自己麾下指挥的部队竟然完全实现了摩托化。

和那名少校战车连长聊了聊,又见了该连的几名排长,这战车连的三名排长也都是黄埔军校第九期的毕业生,跟他们交谈之中,何炜竟也知道了些装甲兵团的个中内幕。

原来装甲兵团下属有三个营,分别为战车营,搜索营和战车防御炮营,其中战车营下辖4个连,其中第1、2、3为战车连,第4连为补给连,除去四个战车连,还有通信排、特务排、搜索排各一个。战车营营长为上校军衔,营部另辖有警卫排、侦察排及通信班各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