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0章 王耀武(1 / 4)

加入书签

正在枪林弹雨中酣战的第三零一团阵地,距离第五十一师的师部并不远,此时,在第五十一师的师部中,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正在指挥所中反复踱步,即便是指挥所外的连天炮火,也没有打断他沉稳的思绪和对错综复杂而又凶险毕露战局的思考

这名山东大汉的性格和心思全然不似其粗犷的外貌,王耀武虽然人高马大,可却有着一种玲珑心思,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前在饼干店做学徒的经历更是给予了他常人所不能及的沉稳和养气功夫。

1926年1月,王耀武在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学成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军阀混战诸役,在作战时,王耀武身先士卒,作战十分勇猛,这一时期的王耀武,和同期毕业同学的仕途发展并无差别,都是按资排辈地稳步上升。

但是,细数王耀武近些年来的履历,只能用辉煌和坐飞机来形容。

1933年的长城抗战结束后,军政部在保定编组了六个补充团,这些部队虽然名为“补充”,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应对今后对日作战而编练的精锐。部队编成后,六个团被改编为两個旅,其中一个旅的番号为补充第1旅,直属军事委员会。

这个旅的旅长人选当时可谓是万众瞩目,许多黄埔一期二期的毕业生都在摩拳擦掌的盯着这个位子,可以说是竞争十分激烈,最终军事委员会为了平衡各派系,以及能使这个旅直接掌握在军委会的手中,王耀武这位作战勇敢、性格诚朴踏实,又没有明显派系色彩的青年军官成了旅长的理想人选。

就这样,王耀武幸运地成为三期同学中的第一位将军,时年不过三十岁,三年后,补1旅扩编为第51师,王耀武又顺势升任中将师长,再次成为三期同学中的标杆。

不过,现在这名只有三十三岁,且黄埔军校第三期中的第一位将军和第一位中将的军中新星的心情和状况实在是不怎么好。

自南京保卫战还没有开始前,王耀武便对这场草草开始的首都保卫战不抱什么希望,按照原本的计划,胡宗南的第一军应当编入南京保卫战的战斗序列,可最后第一军被调去了南京对岸的浦口守备江防逃过一劫,反而是七十四军给第一军顶了缸。

即便是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在上面据理力争也没有用,第七十四军还是被编入了南京卫戍军的战斗序列,尽管俞济时本人是最高领袖常先生的侍卫出身,其族叔更是现在的交通部部长俞飞鹏,可这一切依然改变不了第七十四军要在这处死地血拼的命运。

果不其然,开战仅仅两天,第五十一师的伤亡就达到了将近三千人,本来就残破不堪的部队一下子就再遭重创,特别是昨天的战斗,淳化外围的核心阵地一度丢失,最后还是把预备队投入进去才勉强把阵地抢了回来,可是部队也损失惨重,连担任预备队的第三零五团的团长张灵甫都被打成重伤。

隆隆的炮声中,王耀武不断的扪心自问,接下来该怎么守备?怎么退却?战况的凶险绝非一般战斗可比,前沿各团虽然在死打硬拼,可这样下去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官兵们完全是在用自己的血肉,用自己的生命在和绝对优势兵力火力的敌人拼消耗。

心中的种种思索可危如累卵的占据让这位山东大汉直感脊背发冷。

“师长,出大事了。”

忽然,一名少将军官冲进了第五十一师的临时指挥所,手中还拿着一封电报。

“尚志兄,怎么了?”

王耀武急忙跑去接过电报,而那名少将军官则略带恐慌的说道:“我旅前沿第三零一团发来电报,阵地岌岌可危,日军进攻猛烈,可能要守不住了,这个团的团长在昨天的战斗中负伤,现在代理指挥的是该团的中校团附,昨天伤亡很大,再打下去可能就要拼光了。”

五十一师下属第一五一和第一五三两个步兵旅,其中第一五三旅的旅长是王耀武在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同期同学李天霞少将,而第一五一旅的旅长则是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的周志道少将。

这名少将正是第一五一旅的少将旅长周志道,黄埔四期毕业但却长王耀武两岁,而第三零一团正是该旅下属的步兵团。

看完了电报,王耀武虽然面色不改,但心中却是咯噔一声,不过很快,他又冷静了下来,在心中思考着对策,阵地守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去增援部队。

可他手头上已经没有多余的部队,师直属的辎重营,特务连,全都上了第一线阵地和日军拼杀,再派出增援部队,恐怕就只能他王耀武亲自领着卫士去打反击了。

既然自己的部队已经无以为继,那只能求救于友军,王耀武第一个想到的是就是和第五十一师同属于第七十四军战斗序列的另外一个步兵师-第五十八师。

“第五十八师的状况怎么样?能不能给咱们帮帮场子?”

周志道摇摇头:“不可能了,第五十八师在牛首山一线打的也很惨,而且他们的阵地已经垮掉了,上午的时候就有一批五十八师的部队从我旅的防区通过,其中有一个营长,据他们说他那一个营退下来的人连一个步兵连都没有,不可能还有支援我们的余力。”

“附近还有什么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