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8章 当了回小白鼠(1 / 3)

加入书签

第308章 当了回小白鼠

王元灵带着这批新近的黄埔十二期毕业生与接受过参谋业务专业训练的原武汉分校人员加入陆军突击总队之后,何炜便立刻着手建设陆军突击总队的司令部组织和参谋制度。

王元灵带来的这批人可以说是给何炜带来了意外之喜。

可即便如此,何炜也没有对王元灵完全放心,这个放心,指的并不是人事上或者是什么派系斗争上的放心,而指的是实际应用能力。

虽然他给何炜带来了一大批军校毕业生与受过专业参谋训练的军官,但这并不能体现出王元灵的实际工作能力,更不代表着王元灵能将陆军突击总队参谋主任这一职务完全扛起来。

毕竟陆军大学的学习,军校的教育职务与战斗部队的实际任职可是两码事。

故而,何炜在陆军突击总队的司令部与参谋制度建设之初,并没有过多的干涉进去,而是将大权放给了王元灵,目的自然是要看看这王元灵是不是个浑身匠气纸上谈兵的主儿。

要知道,这陆军大学的毕业生,虽然出了不少精英,现在也算是国军中奇货可居的抢手货,但这些人普遍缺乏实战经验和基层部队的历练,所以这眼高手低的主儿也不少。

不少陆军大学的毕业生在入学前都只是上尉乃至少校军衔,可在毕业之后却陡然被越级提拔,晋升为中校或上校,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和作战事故。

著名的黄埔五期毕业生郭汝瑰郭小鬼,这位老哥在考入陆军大学第十期,之前不过是一个上尉军官,入学前只有上尉连长经历,下部队就是第14师上校参谋长,年纪还不到30岁。

可郭汝瑰上任后在淞沪会战的第一战,以两个步兵团夜间出击,一团正面进攻,一团迂回敌后,夹击当面之敌,战术部署头头是道,考试必得高分。

经此,何炜才完全的对王元灵的能力放下心来,也敞开心扉的将穿越前的经验拿出来与其共同协商司令部与参谋制度的组织。

所以何炜还是打算暗中给这王元灵来一段试用期,若是他是个有真章的,那自然好。

与王元灵同期的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毕业生中有一个叫毛景彪的,考入陆军大学前原只是一个没有实战经验和队职经历的少校科员,毕业后出任预10师上校参谋长。某一次作战,部队发起攻势,他见到日机空袭,紧急下令撤退掩蔽,却因为没有经验而不知部队敌前撤退容易发生溃乱,结果险些导致预10师全师溃乱。

因此,何炜要求王元灵在筛选参谋时,要做到优中选优,精中选精,要在全总队的军官中择英才而培训之。

架子有了,下面的里子自然也要严格把关,参谋处下属的五个科的科长,自然是由王元灵带来的那批受过陆军大学参谋班训练的军官担任。

若是个驴粪蛋子表面光的,那何炜也断不会继续留他,最多是看在他帮自己延揽一大批人才的面上尽量为其谋一个好差事,外加奉送些钱财以还了他这个人情罢了。

至于各科的参谋,何炜则决定在全总队范围内进行选拔,选拔的对象既包括目前陆军突击总队的现职军官,也包括王元灵带来的那批军校毕业生。

而何炜对参谋人员的培训要求,甚至在王元灵这个陆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看来都有些严苛。

一个好的参谋,能够为部队的作战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一个烂西瓜参谋,则贻害无穷,甚至能坑死成千上万人,参谋的一个小错误,放到战场上可是会导致危害全局无可挽回的必败之局。

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这五个科都归于参谋主任王元灵统管,各项庶务自然也会由下属的各个科室负责处理,而王元灵则直接向何炜负责。

而王元灵的表现,却出乎何炜的意料,此人不但理论通透,在实际应用上也很有一套,绝不是那种“开口兴登堡,闭口坦仑堡,”对国内外的著名战例夸夸奇谈,真干起事情来却拉了胯的赵括。

何炜与王元灵通过分析当前陆军突击总队的组织情况,在总结梳理德国,日本以及西方各个国家的现行制度之后,经由何炜拍板决定,陆军突击总队的司令部直属一参谋处,而参谋处之下按照职能的不同分为五个科。

王元灵在摸清楚突击总队的情况后,立刻拿出了一套突击总队司令部与参谋制度的组织方案和建设制度来,并立刻将司令部的架子和参谋组织的框架给搭建了起来。

相反,此人办事情却雷厉风行,很有魄力。

但由于经验不足,郭参谋长在看地图时却漏了两条小河,夜间出击的两个团都被小河阻挡,攻势大乱,伤亡惨重,使出击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

参谋处下属的这五个科,便可以完全的将陆军突击总队平日里日常运行所产生的业务处理担当起来。

这血淋淋的例子摆在前面,何炜不由得提起一百万分的小心。

其中,参谋处第一科为人事科,参谋处第二科为情报科,参谋处第三科为作战训练科,参谋处第四科为后勤科,参谋处第五科为通信科。

如此一来,何炜便可以专心于部队的指挥与训练,从那些鸡毛蒜皮与乱七八糟的事情中解脱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